(二)尖轨跳动
当车辆通过转辙器时,尖轨跟部受外力作用而致尖轨跳动,但不同道岔跳动的程度各不相同,尤其是长度为6.250m以下的尖轨,此种病害更为明显。
1.产生原因
(1)尖轨跟部连接零件磨耗,特别是间隔铁、夹板、尖轨螺栓孔和双头螺栓磨耗。
(2)跟部桥型垫板和防跳卡铁等缺少和失效。
(3)捣固不均匀,岔枕弯曲,有吊板。
(4)跟部接头错牙。
(5)尖轨中部滑床板拱腰。
(6)尖轨拱腰。
2.预防整治措施
⑴在养护维修中经常检查,及时焊补被磨耗的护轨折角。
⑵铺设、更换和养护维修时,保证两个钝角辙叉的位置准确,不偏离,不错位。
⑶对于固定型钝角辙叉,经常保持轨距为1440mm,轮缘槽宽为 44mm。
⑷属于道岔构造上的缺陷或铺设施工遗留下来的病害,则应有计划的在构造上进行综合改造。
㈣辙叉轨距不合标准
1.产生原因
⑴辙叉翼轨作用边与护轨头部外侧距离大于1348mm。
⑵辙叉心轨作用边与护轨头部外侧距离小于1391mm。
⑶一般情况护轨轮缘槽宽度不在42~44mm范围内。
⑷辙叉心时论至心轨宽50mm处,轮缘槽宽超出45~48mm范围内。
⑸轨距及水平超限。
为了不让转换设备占用枕木空间,适应大型养路机械设备的需要,提速道岔中还设计并采用了钢岔枕。钢岔枕内腔应满足电务转换设备的安装要求,同时考虑允许尖轨或心轨±15mm的伸缩量。钢岔枕外宽要控制,以保证与相邻岔枕间形成足够的捣固空间。
钢岔枕自身还应有足够的刚度,在轮载作用下尽可能减小挠度,保证为上部构件及转换设备提供良好的支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