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球先一落点近边线,短球先一落点近网”,这一概念已被大家熟记,指的是这样做更容易发出相应的长球和短球来。我认为比赛中,需要的就是无论先一落点在哪,通过摩擦、力量及入射角的调节都能发出高质量的长球和短球来,这样才会更具迷惑性。
2、身体的引导很重要。马琳也曾经说过:每次发球都要有向发球方向点一下的感觉。
3、手指的运用。下旋、侧下类发球,拇指的压拍非常重要,没有拇指压拍的下旋类发球,挥拍时受小臂骨杠杆的影响容易出现走直线问题,而高质量的强下和侧下旋是需要略向下弯曲的弧线来保证。
4、手腕的控制。好多业余球友有一个错误认识,就是手腕挥动得越大、球就越转,实践中并非如此,引拍时手腕要虚一点,便于手腕加速,拍子与球分离的瞬间,手腕要保持适度紧张并有个瞬间暂停,力求把大的动量传递给球。球与拍子分离后,手腕才可放松,并加上其他多余的假动作来迷惑对手。小臂用来制造弧线手腕用来制造旋转,引拍不能太靠后容易造成动作来不及完成。
5、腰的运用。正手位发球时,拍触球瞬间腰部要有左转动作(以右手为例),这一动作在发直线球时起加力、协调的作用,在发斜线球时,形成虚晃动作。反手位发球时,持拍手向前用力时,腰部要略向后做退让动作,有力于增强发力和衔接发球抢攻动作。
将球发转的原理和精髓?1:击球的力通过球心则球不转、要想让球转起来,击球的力就要离开球心。同样的力,离球心越远球越转(力当然要与球有接触点)。第三点、就是我们身体各个部位是发力的配合,脚下的蹬转,腰部的转腰发力,以及手臂的发力配合。要想把球发转,我们击球的切入点就必须远离球心,这就决定击球的板型要沿球的边缘用力,也就是说挥拍轨迹要采用向球内运行轨迹发球,
2:延长球拍与球的受力时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球板上的接触球的位置,前点、后点,发转球要接触球拍的前点,这样就能延长球拍与球的受力时间。
3:增加拍触球时的作用力,既挥拍加速度和挥拍的力量。这就需要借助的转换、腰髋瞬时转动的速度和力量,手臂、手腕在放松状态下挥动的加速度。
4:抛球尽量高抛,这样可以借助重力加速度增加球对球拍的摩擦力,增强发球的旋转。
水平差不多,我用慢搓可以控制快搓吗?如果搓球单一的技术比拚,水平差不多,你用慢搓控制快搓难度很大,搞不好被反控制。
对搓比赛,业余中也很常见,其实是在比赛谁先失误,要靠快慢节奏和落点,旋转变化去控制对方。
看转不转方法很多,看商标一般是接发球,看商标其实是从远到近逐渐清晰的过程。
头一跳应该就开始判断,过网时基本的落点差不多要锁定开始移动,头一跳主要是预判落点。
第二跳起来步伐到位,看清来球,引拍,击球,大体是这个过程。
长远看,还是要搓,拉,弹,拧等结合使用,才能控制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