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石:宋至元代初期用武康紫石建桥的这一地区,在经历了元明时期使用青石(石灰岩)的阶段后,至明代中期以后已完全使用花岗岩建桥,一般多笼统地称作“金山石”,产地在苏州。加工好的成品饰面石材,其质量好坏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鉴别:一观,即肉眼观察石材的表面结构。但是,在蠡、茅、辉诸山古石宕群的调查中发现其开采量十分巨大,为了便于叙述和区别其与武康紫石、金山石之间质地和采伐时代等方面的差异,我们把这一类石材称作“武康黄石”。
凯尔霍提出了他的“变成作用”学说来代替上述观念。提出花岗岩是地壳岩石经超变质(深熔作用)的结果,这对研究地壳的起源和化学分异作用等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与特定时期内地壳的热状态和原岩的成分有关,包括可以产生多少花岗岩浆、花岗岩形成时的温度和水的数量和来源、构造背景和板块作用过程等等。这一论点的看法是:早期岩体为一个缓慢而稳定的过程改造成为花岗岩和正长岩。凯尔霍将这一过程称之为“造花岗岩作用”(granitification)。他并声称找到过一个由沉积岩转变为花岗岩的实例;对于这一变化他既没重视与深部现象的联系也没考虑所涉及的温度升高。
墙体的结构:砖墙一般自下而上分为几部分:下碱:约占墙身高度的3/10;上身:一般“退花碱”,花碱宽度一公分左右,若上身抹灰,则另外要退出抹灰厚度。拔檐:头层檐出1寸,二层檐出0.8寸,博风砖出0.6寸或不出。其后,施科劳普(Scorp,1825)曾探讨过水在熔岩当中的赋存意义,而舍雷尔(Scheerer,1862)则更明确地把水的存在跟花岗岩岩浆联系在一起了。签尖: 一般做成45°坡面。墙体内包柱子叫包金,柱中以外成为外包金,柱中以内成为里包金。金边:墙体相对于台基一般要向里退一定距离,这段距离称为金边。
物理性质:颜色:花岗岩的颜色及材质都是高度一致的硬度;花岗岩是至硬的建筑材料,也由于它的很强硬度而使它具有很好的耐磨性。上身:一般“退花碱”,花碱宽度一公分左右,若上身抹灰,则另外要退出抹灰厚度。成份:花岗岩主要由石英及正长石及微斜长石组成,尤为原始的花岗岩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给成:长石石英黑云母。各成份所占的比例一般由颜色及材质决定,但一般是长石所占的比例是65%-90%,石英10%-60%,黑云母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