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马的成长历程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春、夏、秋三季主要发生在露地,冬季主要在温室大棚中,危害茄子、黄瓜、芸豆、辣椒、西瓜等作物。发生高峰期在秋季或入冬的11~12月份,3~5月份则是第二个高峰期。蓟马给农户们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耕种帮建议必须加强对该病的防治措施。
蓟马易产生抗药性,一种药连用两遍就会产生抗性。特别是内吸性如吡虫啉、啶虫咪、唏啶虫胺等。为了减少它的抗性,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要交替使用或复配使用。施药的时间在早上或傍晚,要避免高温时施药,以防对作物产生药害。在喷雾防治时,应细致,地上地下同时进行,地上部分喷药重点部位是花器、叶被、嫩叶和幼芽等,地下部分可结合浇水冲施杀蓟马的农药以消灭地下的若虫和蛹。每5~7天喷1次药,连续喷3~4次,可有效地防治虫害的发生。
蓟马又称小黑虫、小飞虫等,是茄子,豇豆、黄瓜、西瓜、芒果,苹果、等多种作物上的一种害虫,由于其个体较小,比较隐蔽,肉眼很难发现,蓟马喜爱作物幼嫩的部位,不仅仅是嫩梢和叶片,花器和果实也极易受到损伤,这些都是作物生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一旦受到损伤,会影响到作物的健康生长。轻则作物长势差,重则落花落果、减产减量、商品性降低,进而影响农户收益。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4-20毫米左右,翅展35-46毫米,体暗褐色,胸部背面有白色丛毛,前翅灰褐色,花纹多,内横线和外横线白色、呈波浪状、中间有明显的白色斜阔带纹,所以称斜纹夜蛾。卵扁平的半球状,初产黄白色,后变为暗灰色,块状粘合在一起,上覆黄褐色绒毛。 [2] 幼虫体长33-50毫米,头部黑褐色,胸部多变,从土黄色到黑绿色都有,体表散生小白点,冬节有近似三角形的半月黑斑一对。 [3] 蛹长15-20毫米,圆筒形,红褐色,尾部有一对短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