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孔径大小及孔隙率对生物分离的影响
除了粒径大小和分布会影响层析介质分离性能外,孔径大小、比表面积及孔隙率也是生物分离纯化介质参数之一。层析分离模式主要是分子与介质表面功能基团作用的结果,层析介质可及比表面积是影响其吸附载量的主要因素,可及比表面积是分子可到达的内孔表面积加上介质外表面积。由于内孔表面积占据整个比表面积的90%以上,而内孔表面积主要由孔径大小,孔隙率来决定。孔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但如果孔径太小,目标生物分子进不去,这样的小孔及其表面积对分离是没有作用的。孔径太大,比表面积也会降低,因此对于不同分子量大小的生物分子,有个的孔径大小,其可及表面积,分离。比如用于抗l生素这类分子量小的生物分子,孔径一般选择小于30纳米以下,而对于抗l体蛋白分离纯化的介质一般选择孔径在100纳米左右,而对于病毒这种大尺寸的生物体,需要400纳米以上超大孔的介质。超大孔径介质制备技术难度极大,这也是为什么目前没有好的层析介质可以有效分离病毒的原因之一。
小粒径无孔单分散层析介质用于病毒的分离纯化
传统的层析介质填料都是多孔的微球,因为多孔微球材料的比表面积大,因而可以对一般生物分子分离提供较高的吸附载量。层析介质的孔径一般都小于2000Å(通常都小于100纳米)。而很多病毒颗粒的粒径一般都大于20纳米,有的甚至都超过100纳米。由于体积排阻的原因,病毒颗粒无法扩散进入层析介质的孔内,因而在层析吸附病毒颗粒时只有介质微球的外表面可以利用,孔内表面积由于体积排阻的原因而无法吸附病毒颗粒。然而,病毒样品中的杂质分子一般都比病毒小,因而可以扩散进入层析介质孔内被吸附在里面。由于传统层析介质孔内表面积远远大于介质微球外表面积,杂质吸附往往由于孔内表面积的存在而非常显著,吸附洗脱时杂质含量因而较高,病毒颗粒纯化效果往往不理想。无孔层析介质由于没有大量只能容纳杂质进入而病毒颗粒无法扩散进入的内孔,病毒颗粒在介质外表面的层析吸附量虽然不会有明显变化,但样品中的杂质被层析吸附的量会显著减少。因此经无孔层析填料层析洗脱后,病毒样品的分离纯度显著提高。
“花十几年攻克底层技术,很多人都不愿意干,但如果一直没人做,那么中国的生物医l药产业链就不可能实现闭环。”
纳微董事长江必旺博士说,生物制药的生产过程中,下游分离纯化占据了50%-70%左右的成本,如果能有高l性能的纯化介质,那么整个生物制药的成本便会降低,老百姓的用药成本自然也会下降。“当时我面前出现了两种选择,一是借鉴我在美国的工作经验,模仿现有技术,直接产业化;二是完全自主研发,做型产品。”
作为一名“技术宅”,江必旺选择了后者。他说,中国企业只有做出自己的底层技术,才真正能够得到尊重,也能改变外国企业对中国产品只会模仿、不会超越的固有观念。
不过,研发之路并不止步于此。“2019年公司产值做到1.4亿元,产品涵盖生物医l药、食品安全、核酸检测、水环境治理、核工业技术等领域,其中30%的销售产值,我们都用在了科研攻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