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理论均从维持人的正常状态出发,把减少消耗、加强再生、保持顺畅、维持稳定作为重要的着眼环节,主要强调如下几点。
调和阴阳:须顺时以养阳,调味以养阴,使阳气固密、阴气静守,达到内实外密、健康有寿。
流通气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二者相伴,贯通周身,熏濡百节,流通则生机正常,滞塞则淤结病生。
培补精气:人始生,先成精,先天之精源于父母,为生命之本、繁衍之源。后天之精由生化而来。故精乃阴气之本源,精盛则本壮,气化之源旺,故生气勃勃。而人之一切活动无不消耗精,故而用药食培补精气,补精以滋源,补充气以助化精。《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石,其不仅为中医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从始至终贯穿了养生的内容,并占有重要篇幅。延年之药食虽多,而不外乎培补先后天精气之大要。
节欲保精:七情六欲人所不免,多欲则伤精,故须节欲以安精神。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学。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的积淀,集结了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知识,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中医的阴阳五行0、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气、血、津、精为人体的组成,通过望闻问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机,确定病症、分型,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后运用各种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针灸、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指导、治0疗或调理身体。由此可见,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有着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又有各个子学科,因此看中医绝0不等同于吃中药。中医除了吃中草药,还有针灸、拔0罐、推0拿、药浴、刮痧、食疗等各种方法,且疗0效甚佳。这些观念其实都是一些误区,中医和我们息息相关,并且能使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饮食养生
营养学十分重视和强调食物的酸碱性,不是凭口感,而是看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在体内代谢产物是呈酸性还是碱性。用以控制饮食,达到平衡体质的目的。
中医食疗是利用“药食同源”的食物进行防病,用以促进病体康复。
中医食疗根据食物的气对人体进行调养,把人当成人,讲究顺天应时,天时、地利、人和;顺应四时,吃应季的食物。用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食疗不是不可以有,但是前提是你们能不能用点心思做的好吃一点?贫道虽然也注重日常食疗,但是依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化中药为美食”是老衲的至高原则!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尤其是午睡,保护好心脏,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想想看,好不容易整出来一顿食疗,用心良苦,但是口感糟糕,让家人在饮食方面得到健康的同时,却让他们好好吃顿饭的心情都没了,情志失调造成的损害,是不是会“补了东墙,拆了西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