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层峦叠嶂的贵州从江县山区,有那么一种禾,她屹立雾气萦绕的山林之间、环绕在潺潺溪水之畔,吸大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
有那么一种禾,越是阴冷、越是贫瘠,她越是亭亭玉立;
有那么一种禾,她不单单是一种水稻,同时也是一种生产、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图腾。
她就是从江香禾糯,是从江地区水稻品种与自然环境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协同进化的结晶,也是从江县苗侗人民赖以生存的水稻珍品。
一种特色水稻品系
香禾糯的历史延绵数千年,有据可查的历史资料为明代的《黎平府志》,书载:“香稻俗名籼禾,味极香美”。香禾糯具迟熟、高杆、大叶、大穗、禾芒长、色彩多、不易脱粒及可防鸟兽害等特点,能适应冷、阴、烂、锈贫瘠稻田,休眠期长。用木制蒸笼蒸熟的糯米饭软而黏、油脂多、不粘手、喷香可口、耐饥饿,蒸煮时浓香四溢,是从江少数民族款待贵客的佳品,素有:“一亩稻花十里香,一家蒸饭十家香”之美誉。
香禾糯栽培采用稻鸭鱼共生模式。每年春天,谷雨节气前后,从江侗乡人劳作的身影就出现在层层的梯田里了,香禾糯秧苗插进了稻田,鱼苗也就跟着放了进去,等到鱼苗长到两三指,再把鸭苗放入稻田。稻田为鱼和鸭的生长提供了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饵料,鱼和鸭在觅食的过程中,不仅为稻田清除了虫害和杂草,大大减少了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而且鱼和鸭的来回游动搅动了土壤,无形中帮助稻田松了土,鱼和鸭的粪便又是稻田上好的有机肥,保养和育肥了地力。因此,香禾糯是有机绿色食品。
香禾糯的种植、灌溉、收割、晾晒,都由人力完成,零机械化操作。农户收割时延续传统方式,一穗一穗摘,收割后,会将金黄的稻穗挂在自己的禾仓上,让其自然通风,干后归仓。
不单单是一种禾
从江香禾糯,在从江侗苗人民的心中不单单是一种禾,同时也是一种生产生活方式,她凝结了从江人的生存智慧,造就了多彩多样的原生态农耕文化。
侗苗人民,循环往复的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方式。每天清晨,天微微亮之时,农民架好蒸笼、生起柴火,再将已经浸泡了十多个小时的香禾糯米放入蒸笼之中。红日伴随着袅袅炊烟升起,糯米饭的香气越飘越远,渐渐笼罩了整个村庄。农民家庭的早餐加上几片腌肉、一两条腌鱼、些许酸菜及辣椒,一桶香喷喷的糯米饭,吃得津津有味。
劳作总是**辛苦的,为了节约时间,农民家庭通常都在田间地头解决午餐问题。摘一两片芭蕉叶,糯米饭、腌鱼、烤肉、腌肉、酸菜就放在上面,席地而坐,迎着炎日,午餐就这样开始了。当然,如果稻田中有鱼的話,也少不了烧鱼。待到太阳将要落山,老农带领着老人、小孩,扛上农具,徐徐返家。有代理、批发采购九芗香禾糯米、大米意向均可与厂家贵州月亮山九芗农业有限公司联系,沟通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