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栈桥是当时惟一的一条海上'军1火供给线',也就是说,谁控制了栈桥,谁就控制了胶州湾。1897年,德军以演习为名,从栈桥所在的青岛湾登陆,占领了青岛,栈桥成为德军青岛的见证。1922年8月,孙1中山到北京与袁世凯会晤,在返回上海的途中,于9月28日抵达德国统治下的青岛,曾下榻于此饭店。德国青岛后,清政府与德国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后,当局开始进行新的城市规划,许多物资由海上运来。为了方便运输,德国人又对栈桥进行了改造,在桥面上铺设轨道,上面可以跑轱辘马(专门装货物的车子)。
与传统的浮桥不同,现在黄河浮桥上铺的是厚钢板,桥面平坦;承载桥面的也不是木船或竹筏,而是一些船形的钢铁浮箱,浮箱叫承压舟;并排的浮箱之间,由拳头大小的螺栓相连接,方便行人和车辆通过。浮桥的承压舟是由专门的造船厂生产的,几十吨重的车辆没有问题。另外,每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或预报花园口流量超过3000立方米/秒时,浮桥在两个半小时之内就能拆除,所以安全是有保障的。德国占领青岛时,将小青岛命名为"阿克那岛",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后,将该岛改为"加藤岛"。一、建设条件
网上看了看这座桥的相关资料,这座浮桥跨越华盛顿湖,全长约2300米。按照我国规范,这座桥属于特大桥了。题主说的悬索桥与斜拉桥属于缆索承重体系桥梁,都是靠支撑在塔柱上的缆索受拉来承担荷载,说通俗点就是桥梁自重和车辆行人的重量,所以悬索桥和斜拉桥的塔柱都非常高,跨径越大,塔柱越高。既然已经说明斜拉桥和悬索桥主要荷载都被拉到了塔柱上,那么这类桥型对塔柱的刚度、强度、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了。塔柱是斜拉桥跟悬索桥1先施工的受力构件,下部基础施工一般用沉井或者围堰,沉井相当于先在地面做一个井壁,然后运到指1定位置沉下去,边挖边沉,然后封混凝土,是永1久的;围堰就是先把施工区域围起来,然后抽水施工,在里面建设墩台,是程。由知军洪迈所建,连接贡江的两端,每天定时开启,以便来往商船通行。全长2300米的桥,采用斜拉桥或者悬索桥,桥塔高度估计需要100米高左右。因此建这种塔柱比建梁式桥要复杂很多很多,自然也比修建浮桥SR-520固定浮舟难度大。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 华盛顿湖深处将近70m,湖底又是松软的淤泥。在这种地质环境下建设墩台难度就更大了。这里想到了我国港珠澳大桥人工岛的施工,海底地质与这类似,非常松软 ,修那个岛用了直径22.5米(比篮球场还宽),高55米钢桶围起来,然后再在钢桶里面填筑修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