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猪肉因其味隽永,润肠胃,生津液,丰肌体,泽皮肤而备受推崇,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顿顿有肉,成为衡量一个家庭是否达到小康的标准之一。
冷鲜肉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全食用猪肉,在预冷排酸生产技术的控制下,严苛执行检验检疫法规,屠宰的猪,送入预冷间预冷20-24小时,使肉温冷却到中心温度7摄氏度以下,同时使肉,产生碳水化合物的同化过程;三、大肠的分离和翻洗大肠的分离工作(俗称扯大肠或扯油头)是把黏结大肠的系膜(油头)扯开,使原来盘结成一团的大肠分离成条形,便于翻洗,并使一部分系膜(油头)分离出来,得到充分的利用。之后在0-4℃的温度下,包装运输销售的猪肉。
为何猪肉并不是越新鲜越好
“冷鲜肉”,是指严格执行兽医检疫制度,对屠宰后的畜迅速进行冷却处理,使温度在24小时内降为0℃-4℃,并在后续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将温度保持在0℃-4℃范围内的生鲜肉。相比热鲜肉,冷鲜肉的优势:不仅安全系数高,增加了排酸的工艺,它的营养价值也高,感官舒适性强,同时还拥有较长的保质期,在0℃-4℃的温度条件下,保质期一般一周以上。同时冷鲜肉在冷却环境下表面会形成一层干油膜,能减少水分的蒸发,防止微生物的侵入及在肉类表面的繁殖。一块肉的营养价值如果是100,在未排酸的情况下食用,只能获取到30%的营养,而经过排酸处理后,人体能获取到80%-90%的营养。不新鲜的肉无光泽,肉色暗红,切面呈绿、灰色,肉质松软,无弹性,粘手,闻起来有难闻的气味。
另一种是仅将连接肠管的系膜扯开,系膜仍附在肠管,俗称扯毛肠或带皮肠。大肠的肠管很嫩,比较肥壮猪的肠更加薄、嫩,往往手指一触即破。与此相反,黏结在肠管上的肠系膜却很结实。因此,要防止扯肠系膜时反将肠管扯破或扯断,粪汁流出,沾污系膜。关键在于两手手指指尖的着力点必须都放在肠系膜上,不可着力在肠管上。有硫化物存在时肌红蛋白还可被氧化成肌红蛋白,呈绿色,是一种异色。
扯毛肠时,先将肠摆正,使大肠肠管正面(系膜较厚的一面)在面层,并使作为肠的外圈起点的盲肠部分在右方,肠外圈末尾“U”字形弯头在左方。这时大肠与直肠分离的断口肠梢隐藏在盲肠左侧肠管之间的系膜内,可将这一部分的系膜连根捏紧扯开(切勿捏在肠管上),扯到第三个弯头时,这段肠梢的一侧即与系膜分离。保持肉类加工的正确方法肉类加工时要按一定的工作流程操作,执行精细化分割操作。
扯光肠(剥皮肠)时,基本方法同上,但在剥扯肠管上的系膜组织时,必须左手拇指扣在肠管上,食指和中指弯曲在肠管下面(反面),随着右手剥扯系膜的进度,食、中两指交叉向前扣住肠管反面的系膜层(俗称肠皮),便于右手将之不断撕裂分离前进。这种操作技术性较强,稍一不慎,极易将肠管扯破。表皮有红点或出血点多为病死猪肉,猪皮厚而毛孔粗的且肌肉颜色暗红的,多半是母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