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阀用于调节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领域中的介质流量、压力、温度、液位等工艺参数。根据自动化系统中的控制信号,自动调节阀门的开度,从而实现介质流量、压力、温度和液位的调节。
调节阀的发展自20世纪初始至今已有八十年的历史,先后产生了十个大类的调节阀产品、自力式阀等。
分类:
1.气动薄膜调节阀
2.气缸式调节阀
3.三通调节阀
4.角形调节阀
5.衬氟调节阀
6.自力式调节阀
发展历程:
20年代:原始的稳定压力用的调节阀问世。
30年代:以“V”型缺口的双座阀和单座阀为代表产品V型调节球阀问世。
40年代:出现定位设备,调节阀新品种进一步产生,出现隔膜阀、角型阀、蝶阀、球阀等。
50年代:球阀得到较大的推广使用,三通阀代替两台单座阀投入系统。
60年代:在国内对上述产品进行了系列化的改进设计和标准化、规范化后,国内才才有了完整系列产品。现在我们还在大量使用的单座阀、双座阀、角型阀、三通阀、隔膜阀、蝶阀、球阀七种产品仍然是六十年代水平的产品。这时,国外开始推出了第八种结构调节阀——套筒阀。高温阀阀口流场特性表明可以通过管式阀口实现在较小压力损失下正确控制质量流量的目的。
70年代:又一种新结构的产品——偏心旋转阀问世(第九大类结构的调节阀品种)。这一时期套筒阀在国外被广泛应用。70年代末,国内联合设计了套筒阀,使中国有了自己的套筒阀产品系列。
80年代:改革开放期间,中国成功引进了石化装置和调节阀技术,使套筒阀、偏心旋转阀得到了推广使用,尤其是套筒阀,大有取代单、双座阀之势,其使用越来越广。80年代末,调节阀又一重大进展是日本的Cv3000和精小型调节阀,它们在结构方面,将单弹簧的气动薄膜执行机构改为多弹簧式薄膜执行机构,阀的结构只是改进,不是改变。它的突出特点是使调节阀的重量和高度下降30%,流量系数提高30%。这些干扰一般都是随机性的,是无法预知的,但当它们终影会影响出口温度响到发生变化时,控制系统都能够加以克服。
平行单闸板阀适用范围不足之处
闸阀在管路中主要作切断用,一般口径DN≥50mm的切断装置多选用它,有时口径很小的切断装置也选用闸阀。
现多用于煤矿,石油化工和电厂除灰。
外形尺寸和开启高度都较大。安装所需空间较大。
开闭过程中,密封面间有相对摩擦,容易引起擦伤现象。
闸阀一般都有两个密封面,给加工、研磨和维修增加一些困难。
调节阀的不同结构会出现的故障
调节阀中有两种执行机构,分别为气动执行机构电动执行机构这两种机构。这些机构会出现很多的故障。
气动执行机构可能呈现的毛病:
橡胶垫圈密封区有走漏,缘由是配件磨损。膜片决裂。系由于橡胶的质量低劣
,装置不安或金属接触面的质量不好.
弹簧折断。系由于作用力过大或加工不当。
膜头和衔接风管不紧密。系由于膜头拧紧时受力不匀或衔接不当。
对电动执行机构来说,可能呈现的毛病有:
行程限位不规则。由于运输或装置不当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