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3Q验证乱象
1.针对国内3Q认证叫法,实属非常不正确的称呼,正确的定义只是IOPQ;能够承诺提供3Q认证的公司,试问连定义都混淆的公司,如何执行3Q验证?
2.国内众多的检测公司、仪器经销商、甚至仪器维修公司承诺可以提供3Q文件,试问不知不懂GMP的人员,如何编制符合GMP的验证文件?
3.针对制药企业、医1疗器械企业,GMP明确规定执行计算机系统验证,试问不知不懂GAMP5的人员,只执行温度类检测、空调类检测、其它物理性能等检测,这样的3Q验证如何符合GMP?
4.根据设备/仪器复杂性不同,难道仅仅做3Q验证就足够?3Q验证执行的依据是什么?
5.盲目信赖国外的供应商:以为国外供应商提供一份英文的文件就符合中国的GMP?3Q文件价格昂贵不算,十几年前的验证版本如何符合2010版GMP?即便是新版本验证文件,国外的供应商是否熟悉中国现行GMP?是否懂得新版GMP验证要求?
OQ验证
OQ主要是确认仪器在操作的极限范围内能作正常的运转,因此必须选定仪器个别且关键的操作群组来作确认,例如个别按键及个别控制器等,在确认的过程当中,由仪器供应商指导使用者逐步学习操作被验证的这台仪器,这个过程等于就是在教机,当所有的按键及控制器验证完毕后,理论上使用者也应同时学会对仪器的操作,并对于仪器的各项操作限制有了整体性的概念,因此OQ的阶段仍是要由供应商与使用者来共同完成;其实现在很多公司都是有了实际操作,然后再回过来补过程验证这个东西。当仪器个别操作的部分--确认无误之后,表示仪器已经进入正式使用的阶段,往后必须安排一定的时程对部分OQ的项目,进行例行性验证,若仪器有移动、维修、更换主组件或增加配件时,则必须对仪器部分OQ作非例行性验证。
性能认证
测量设备装船以后,要经过调试、联调、标校和对工作软件进行调试等工作。这时,该测量设备已基本具备对目标跟踪测量的条件,但还不能直接用来执行测控任务,还需要对其性能和精度进行检验。对船载测量设备的性能检验,通常在海上动态条件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是用携带合作目标(应答机、信标机、遥测信号源及发射机、激光反射体、光源、目标模拟器等)的飞机,在预定的航路上按一定的飞行工况飞行,被检验的测量设备以飞机为跟踪目标,事后通过对被检验设备跟踪参数的分析及测量元素的数据处理,评价其动态跟踪性能,这亦称性能校飞。船载设备的性能检验以检验无线电测量设备的上下信道、自跟踪特性、作用距离、船摇隔离度、工作状态和工作方式的切换以及工作的协调性、稳定性为主。?IQ/OQ协议是您所需的能够证明仪器被正确安装以及根据规格进行操作的证据。由于船载测量设备众多,目前虽然可以通过跟踪同步星、标定球和过境星等手段对部分性能做一些检测和调整,但这些手段只能作为飞机校飞的补充,可以缩短校飞时间,不能代替飞机校飞。因为这些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动态性能的局限(有的目标相对测量设备角度变化慢)、空间合作目标的局限(有的设备无空间合作目标)。
实验室仪器设备--3Q验证方案
如果是一套完整的仪器(或设备)验证方案,将包括4个部分,即4Q,分别为:DQ,设计确认(Design Qualification),确认设备的设计符合用户需求规范及相关法规。IQ,安装确认(Installation Qualification),确认仪器文件、部件及安装过程。OQ,运行确认(Operational Qualification),确认仪器在空转状态下,在操作的极限范围内能作正常的运转。特别是高1端产品领域,可靠性差距是中国制造与国际1先进企业的=主要的一个差距,造成了连国内的大用户对中国制造信心都不足。PQ,性能确认(Performance Qualification),确认仪器载样运行下是否符合标准规定。
由于实验室所用仪器均有仪器厂家研发设计而成,因此DQ(设计确认)在仪器验证中可以不做,所以本帖所提3Q,是指以上IQ(安装确认)、OQ(运行确认)、PQ(性能确认)。也就是说实验室仪器验证是从IQ(安装确认)做起,再做OQ(运行确认)、PQ(性能确认),就完成了一套仪器验证的整套资料。当仪器个别操作的部分--确认无误之后,表示仪器已经进入正式使用的阶段,往后必须安排一定的时程对部分OQ的项目,进行例行性验证,若仪器有移动、维修、更换主组件或增加配件时,则必须对仪器部分OQ作非例行性验证。